2018年,我大學畢業,加入了建行大家庭。剛踏入職場,在銀行工作,就像大部分的父母都會反復叮囑他們的子女一樣,我的母親也不例外。她經常跟我講。“兒子,在銀行工作跟其他工作可不一樣,整天和錢打交道。希望你無論何時都要干干凈凈做事、踏踏實實做人,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守規矩。從那個時候,清廉兩個字就開始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。
“清廉”顧名思義,“清”字清清白白,意味著做事簡單純粹,“廉”字干干凈凈,意味著行為的規范,合而之就是清清白白地去做規范的事情。作為一名銀行從業人員,我們每天與金錢打交道,更要堅持廉潔自律的原則。
廉潔自律最重要的還是要進行自我約束,知敬畏、守底線。剛進行的時候,對銀行的合規還沒那么了解,滿心只有好奇和敬畏,可是,當我懷著莊重嚴肅的心情閱讀一條條合規條款的時候,當我學習一個個令人深思的警示案例時,卻總是覺得“清廉”二字對于我們普通銀行員工來說似乎太過于遙遠。然而,在接下來這三年多的銀行從業經歷中,我漸漸地對銀行的合規業務都有了更深的了解。
記得有一天,一位大爺來到營業廳,他一來到我的工作區,就緊緊地握住我的手,把一個沉甸甸的一籃子往我手里塞,說:“小伙子,這是一點心意,請你幫幫我。”當時作為客戶經理的我趕緊打開籃子一看:“籃子里面竟然整整齊齊地放著20多枚新鮮的雞蛋呢。”原來,這位趙大爺在當地一直經營著牲畜養殖,眼看雞蛋到了產蛋高峰期,但疫情期間銷售受影響,1000多雞蛋每天要吃掉500元的飼料,而倉庫里的飼料只能夠維持四五天了。這次他來呢,就是為了貸些款維持養殖生產。
我深知這筆貸款可能是趙大爺全家抗擊疫情、恢復生產的希望。于是,我詳細詢問了他目前的經營情況,去他所在的村委和養殖場實地了解相關的情況后,用最快的速度為趙大爺申請辦理了“建行文明助農貸款”,“趙大爺,這一籃雞蛋啊,您收好,我們建設銀行是老百姓自己的銀行,抗擊疫情、打贏脫貧攻堅、支持鄉村振興是我們應該做的,您啊,就放心吧,促進共同富裕要靠你這樣的鄉村致富帶頭人呢”。
最終,趙大爺在我的堅持之下,收回了雞蛋,并靠著這筆貸款恢復了生產,渡過了難關。通過這件事,讓我明白了“清廉”二字不僅要求我們每個人從每一件小事做起,它對我們銀行從業人員來說,肩上似乎又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和重量。
如果說什么是清廉?那么張富清老人用一生的堅守,告訴了我們最真實的答案,革命戰爭年代,他是沖鋒在前、九死一生的突擊隊長,戰火硝煙散去后,他選擇扎根最偏最窮的來鳳山區,一套用了40年的老職工宿舍、一只用了60年的搪瓷杯子,伴隨著張富清老人的一生,深藏功與名、淡泊名利,清廉于物質、卻富足于精神。
張富清老同志告訴我們,清廉是“茍非吾之所有,雖一毫而莫取”的信念,是“勿以善小而不為,勿以惡小而為之”的志氣,更是“卑微不失凌云志,平凡猶有不可欺”的骨氣。
而作為我們青年員工,應當向張富清老同志一樣,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,既要有青春的朝氣,也要做到清廉的廉潔。我們應對合規始終保持敬畏之心,抵制誘惑,讓廉潔成為一種習慣,融入到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。
今年恰逢中國共青團成立100周年,百年征程波瀾壯闊、百年初心歷久彌新。在兩個100年奮斗目標交匯的歷史時刻,在“十四五”規劃的新征程、新起點上。讓我們以青年之力量,青年之作為,青年之擔當,助推清廉新風向,讓青春之光照亮、讓廉潔之花綻放。